細菌和病毒的區(qū)別有哪些
導讀一般情況下,細菌和病毒的區(qū)別在于大小不同、基本結構不同、生長方式不同、治療方式不同、化驗結果不同。細菌一般比病毒大,直徑在0.2-50μm之間,而病毒除個別巨大的病毒以外,一般直徑在0.02-0.4μm之間。...
一般情況下,細菌和病毒的區(qū)別在于大小不同、基本結構不同、生長方式不同、治療方式不同、化驗結果不同。如果患者感到不適,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檢查并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具體分析如下:
1、大小不同
細菌一般比病毒大,直徑在0.2-50μm之間,而病毒除個別巨大的病毒以外,一般直徑在0.02-0.4μm之間。
2、基本結構不同
細菌屬于單細胞的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擬核、細胞質(zhì)、細胞膜、細胞壁,特殊結構包括鞭毛、菌毛、莢膜、芽孢。病毒屬于非細胞生物,僅有核酸和蛋白衣殼,有些病毒在核衣殼外面有包膜,稱為包膜病毒。
3、生長方式不同
細菌具有獨立的生長繁殖能力,可以用普通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沒有自身生長繁殖、能量代謝、排除廢物的能力,必須寄生在活的細胞內(nèi)才能夠生長繁殖,體外不能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必須采用細胞培養(yǎng)。
4、治療方式不同
細菌感染需選擇抗菌藥物,例如頭孢拉定膠囊、阿奇霉素膠囊、阿莫西林膠囊等,病毒感染需要選擇抗病毒藥物來治療,例如利巴韋林片、阿昔洛韋膠囊、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等。
5、化驗結果不同
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時,如果白細胞計數(shù)以及中性粒細胞出現(xiàn)升高,說明機體受到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計數(shù)是正?;蛘叱尸F(xiàn)為下降趨勢,但是淋巴細胞計數(shù)升高,說明機體受到病毒感染。
日常生活中,建議做好防護工作,保持個人的清潔衛(wèi)生,外出時戴口罩,避免受到細菌、病毒等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