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三伏天氣溫高,長時間吹空調、喝冷飲、沖冷水澡,易使寒氣侵入體內??照{低溫環(huán)境會導致毛孔收縮,汗液無法正常排出,影響身體散熱;冷飲刺激腸胃,引發(fā)腹痛腹瀉;冷水澡使血管突然收縮,增加心臟負擔,還可能誘發(fā)感冒、關節(jié)疼痛等疾病。...
隨著三伏天的腳步臨近,“入伏”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即將開始。此時氣溫高、濕度大,人體容易出汗、疲勞,免疫力也相對下降。因此,科學養(yǎng)生尤為關鍵。那么,入伏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1、過度貪涼
三伏天氣溫高,長時間吹空調、喝冷飲、沖冷水澡,易使寒氣侵入體內??照{低溫環(huán)境會導致毛孔收縮,汗液無法正常排出,影響身體散熱;冷飲刺激腸胃,引發(fā)腹痛腹瀉;冷水澡使血管突然收縮,增加心臟負擔,還可能誘發(fā)感冒、關節(jié)疼痛等疾病。
2、熬夜作息
夏季晝長夜短,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更需充足睡眠恢復體力。熬夜會打亂生物鐘,影響內分泌調節(jié),降低免疫力,使人出現(xiàn)精神萎靡、皮膚暗沉、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長期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無法適應三伏天的炎熱氣候。
3、飲食油膩
三伏天濕熱重,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用過多油炸、高脂食物,如炸雞、肥肉等,不易消化吸收,易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積食。同時,油膩食物會使體內濕熱加重,引發(fā)長痘、口苦、舌苔厚膩等癥狀,影響身體健康。
4、久坐不動
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會使身體氣血運行不暢,肌肉松弛無力,新陳代謝減緩。三伏天本就易使人困倦乏力,久坐更會加重身體困乏感,還可能導致脂肪堆積、肥胖,以及頸椎、腰椎疾病,降低身體抵御暑濕的能力。
5、大汗后驟冷
運動或勞作后身體大量出汗,此時立即進入低溫空調房、喝冰鎮(zhèn)飲品,皮膚血管會迅速收縮,影響汗液正常排泄,導致余熱無法散發(fā),引發(fā)中暑。同時,驟冷刺激還會使血壓波動,增加心腦血管意外風險,危害身體健康。
三伏天需及時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室內通風,合理使用空調,將溫度控制在26℃左右,出汗后先擦干汗液,待身體平靜后再降溫。發(fā)現(xiàn)身體不適,及時采取措施或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