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說火癤子。
梅雨過后,就是炎夏了,天氣一熱,很多人就容易長火癤子。
癤,俗稱火癤子,喜歡長在人的臉上、脖子上和屁股上,因為這些部位毛囊分布較為豐富。
它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小硬結,摸起來還有點疼。
如果不及時處理,兩三天后就會化膿,而且越來越疼,隨后能看到硬結中心形成膿栓,有時可有膿液流出,有時膿液淤積在皮下,摸起來軟軟的,還有種波動感。
這種情況是由于天氣熱,導致皮膚容易出汗多然后堵塞毛孔引起毛囊炎進一步發(fā)展成癤腫,建議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才能減少發(fā)生這種情況。
長火癤子,大家可能覺得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屁股上長火癤子,對于久坐的上班族來說,簡直要命。
大寫的疼!!!
不僅坐著痛,甚至有人一張衛(wèi)生紙輕輕掃過去,都會疼。站著也疼,什么也不能做,只能乖乖在床上趴著。
屁股上的火癤子,因為不方便,大家一般不會自己去用手擠或摳,大部分會找醫(yī)生幫忙。但對于臉上脖子上的,很多人可能就會手癢,忍不住去擠。
但是,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不能擠!!!
這是因為癤的本質是單個毛囊或毛囊周圍的化膿性感染,擠這個動作能導致感染向下或向周圍擴散,一旦影響了多個毛囊,則會形成癰。
光從字形上看,大家便能想到,癰字就像是多個癤字融合在一起,處理起來更費事。
而且用手擠壓會使毛細血管破裂,細菌就容易進到血管中,如果擠破的地方在臉部危險三角區(qū)的話是很危險的。
危險三角區(qū)血管豐富,又與顱內(nèi)血管相通,細菌容易進入大腦,可能引起急性的腦膜炎或者是敗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