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 【別名】竹皮、青竹茹
適應(yīng)癥竹茹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芍髦文懟饞短?、煩熱嘔吐、心煩失眠、中風(fēng)痰迷、舌強(qiáng)不語、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
【名稱概述】
竹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陰于。前者稱“散竹茹”,后者稱“齊竹茹”。青稈竹,多生于平地、丘陵。分布于廣東,廣西。大頭典竹,生于山坡、平地或路旁。分布于廣東、海南及廣西。淡竹,多生于丘陵及平原、分布于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間以及陜西秦嶺等地,尤以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省為較多。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fēng)痰迷,舌強(qiáng)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生長分布】
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歸經(jīng)】
性微寒,味甘。歸肺、胃、膽經(jīng)。
【主要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狀;稈叢生,頂端稍下彎;稈環(huán)、篷環(huán)均被氈毛;稈算長于節(jié)間,脫落性;算鞘背面無毛;鋒耳顯著;蘀葉呈狹三角形。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鮮莖,刮去外層青皮,然后將中間層刮成絲狀,攤放
陰干。
【性狀鑒別】
淺綠色或黃綠色;卷曲成團(tuán);體輕,質(zhì)柔韌,有彈性。
【功能主治】
竹茹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芍髦文懟饞短?、煩熱嘔吐、心煩失眠、中風(fēng)痰迷、舌強(qiáng)不語、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生用清化痰熱,姜汁炙用止嘔。至畫
【使用注意】
胃寒嘔吐、感寒挾食作嘔者忌用。
【偏方妙用】
1、治痰熱內(nèi)擾型失眠:竹茹、陳皮各20克。水煎,代茶飲。
2、治百日咳:竹茹9克。煎水,兌入100克蜂蜜,再煮沸內(nèi)服,每日1劑,連服3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