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外側副韌帶損傷(injuryoflateralcollateralligamentofkneejoint)比較少見,多因暴力作用于小腿內側使之內收所造成。伸膝位時,膝關節(jié)外側關節(jié)囊,股二頭肌腱處于緊張狀態(tài),與ACL、PCL共同起到保護膝LCL的作用,所以膝LCL不易受到損傷。
膝外側韌帶損傷
- 目錄
- 1.膝外側韌帶損傷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膝外側韌帶損傷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膝外側韌帶損傷有哪些典型癥狀 4.膝外側韌帶損傷應該如何預防 5.膝外側韌帶損傷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膝外側韌帶損傷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膝外側韌帶損傷的常規(guī)方法
1膝外側韌帶損傷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1、發(fā)病原因
多因暴力作用于小腿內側,使之內收所致。
2、發(fā)病機制
外側副韌帶由于膝伸直時外側關節(jié)囊,肌肉緊張可保護韌帶故不易受損傷,反之,膝屈曲時外側副韌帶弛緩,亦不易損傷,外側副韌帶由于受對側肢體保護和髂脛束與股二頭肌在膝關節(jié)外側保護可防止關節(jié)內收,因此,外側副韌帶斷裂極為罕見,除非強度暴力加于膝關節(jié)內側或小腿強度內翻,方能引起外側副韌帶斷裂,輕者韌帶勞損,重者韌帶自腓骨莖突部撕脫或發(fā)生撕脫性骨折,多合并外側關節(jié)囊破裂,腓總神經,腘肌肌腱,腓腸肌外側頭,髂脛束和股二頭肌可同時損傷。
2膝外側韌帶損傷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膝外側韌帶損傷患者可合并腓骨小頭骨折,腓總神經損傷。韌帶損傷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危害患者的健康,因此一旦發(fā)生損傷一定要及時治療。
3膝外側韌帶損傷有哪些典型癥狀
1、膝LCL斷裂多發(fā)生在止點處,多數伴有腓骨小頭撕脫骨折,故臨床主要癥狀為膝關節(jié)外側局限性疼痛,腓骨小頭附近腫脹,皮下淤血,局部壓痛,膝關節(jié)活動障礙,有時合并腓總神經損傷。
2、膝關節(jié)內翻應力試驗的結果判定:當伸直位試驗陰性,屈曲30°位陽性者,表示膝關節(jié)LCL斷裂合并外側關節(jié)囊韌帶的后1/3,弓形韌帶,腘肌腱損傷;當伸直位和屈曲30°位均為陽性者,表示膝LCL斷裂同時合并十字韌帶斷裂;當伸直位陽性,屈曲30°位陰性者,表示單純膝LCL斷裂或松弛。
4膝外側韌帶損傷應該如何預防
膝外側韌帶損傷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運動外傷所引起的,暫無有效預防措施,預防運動損傷,運動前做好熱身,早發(fā)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5膝外側韌帶損傷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膝外側韌帶損傷檢查主要包括:膝X線片可見腓骨小頭撕脫骨折,小腿內收位雙膝X線正位片,膝外側間隙明顯加寬,對判斷外LCL損傷程度價值較大。
6膝外側韌帶損傷病人的飲食宜忌
膝外側韌帶損傷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宜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膳食。注意飲食結構合理,營養(yǎng)豐富,增加蛋白類食物的攝入,有助于韌帶恢復。
7西醫(yī)治療膝外側韌帶損傷的常規(guī)方法
一、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適用于損傷較輕的單純膝LCL損傷者,膝內收應力照相,關節(jié)間隙開大0.4cm,可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關節(jié)間隙開大為0.5~1.2cm,給予抽盡膝關節(jié)內積血加壓包扎,屈膝20°~30°位前后長腿石膏托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開始練習膝關節(jié)活動,石膏固定期間,應加強股四頭肌收縮訓練。
2、手術治療
(1)新鮮膝LCL損傷:對膝LCL止點撕脫腓骨小頭骨折者,采用腓骨頭上,下各2~3cm的直切口,保持骨折片與膝外側副韌帶的聯系,將移位之撕脫骨折塊復位,用一枚螺絲釘將骨折片原位固定,對于單純膝LCL在中部斷裂者,采用膝外側直切口,長4~5cm,仔細分離,找出膝LCL兩斷端,屈膝30°位,拉緊兩斷端行對端縫合,如果膝外側副韌帶松弛,可做重疊縫合。
?。?)陳舊性膝LCL損傷:①對膝LCL松弛所造成的膝關節(jié)不穩(wěn)定者,行膝LCL緊縮,Augustine法:膝外側直切口或S形切口,長5~6cm,將膝LCL股骨外髁起點處的骨皮質鑿下(1.5cm×1.5cm大小),向上(近)方移位1~2cm并拉緊,在此處用骨鑿切去相應的小塊骨皮質層,使之粗糙后,用一枚螺絲釘將韌帶起點骨皮質擰入固定,另外還可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再將腓腸肌的外側頭自起點處切下并移向前方,與移位后的膝LCL的起點縫合在一起,加強韌帶,②對膝LCL斷裂合并十字韌帶損傷所造成的后外側旋轉不穩(wěn)定,可行膝LCL起點上移緊縮法(Augustine法)及髂脛束轉移術,在脛骨外髁處切斷髂脛束止點大部分并向近端游離3cm,將切下的髂脛束末端移至腓骨小頭處,牽緊后用絲線縫合固定,③對膝LCL斷裂后所致膝關節(jié)前外側旋轉不穩(wěn)定者,有以下幾種手術方法,一是膝LCL止點前移術:采用膝外側直切口,將膝LCL和股二頭肌在腓骨小頭的附著點縱向鑿下,并向上翻轉,顯露膝關節(jié)后外側關節(jié)囊,將松弛的后外側關節(jié)囊向下拉緊并行重疊縫合,屈膝30°位將已鑿下之膝LCL和股二頭肌止點拉緊移至脛骨外髁處,用一枚螺絲釘固定,二是股二頭肌懸吊術(Kromer法):做膝外側S形切口,下端止于腓骨小頭,長8~10cm,保留股二頭肌的止點,分離股二頭肌腱的前部1/3~1/2,自近端相當于膝LCL的起點平面處切斷股二頭肌腱已分離的前部,將切下的前1/3~1/2股二頭肌腱前移至LCL起點處拉緊,屈膝30°位縫合固定,前外側旋轉不穩(wěn)定嚴重者,股二頭肌腱應較多前移,嚴重患者,可將切下之股二頭肌腱的近端向前移至髕骨外下角處,拉緊后與髕腱的外側緣縫合固定。
二、預后
經手術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