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是指新生兒在血容量低下、休克、缺氧、低體溫、藥物中毒等多種病理狀態(tài)下,腎短時間內受到損害。表現(xiàn)為少尿或無尿、體液紊亂、酸堿失調以及血漿中需經腎排出的代謝產物(尿素、肌酐等)濃度升高。急性腎功能衰竭常是嚴重疾病后期合并癥,是新生兒危重的臨床綜合征之一。
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
- 目錄
- 1.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有哪些典型癥狀 4.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應該如何預防 5.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常規(guī)方法
1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新生兒出生前、出生時及出生后的各種致病因素,均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按腎損傷性質及部位不同,可將病因分成腎前性、腎性和腎后性三大類。
一、腎前性
新生兒期凡能使心搏出量減少或血容量不足的臨床因素,均可能引起腎血流灌注低下,導致腎前性腎功能衰竭。新生兒腎血流灌注不足,最常發(fā)生在生后48h以內的多種病理狀態(tài),如窒息缺氧、呼吸窘迫綜合征、心力衰竭、低血壓、嚴重脫水、大量出血、敗血癥、低體溫等。
二、腎性
由腎實質損害引起,又稱為真性腎功能衰竭。主要病因如下。
1、腎缺氧:窒息缺氧嚴重或持續(xù)時間延長可致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主要見于圍生期缺氧。
2、腎缺血:大量失血,腎動脈(或腎小動脈)血栓形成、栓塞及狹窄,腎皮質或髓質壞死,腎梗死,腎靜脈栓塞(嚴重脫水、循環(huán)不良、糖尿病母親嬰兒)等腎血管病變,均可使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管供血不足。
3、腎中毒:致病因素包括致腎毒性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多黏菌素、兩性霉素等和易致腎損害藥物,如吲哚美辛、妥拉唑林等。
4、其他腎疾?。合忍煨阅I發(fā)育異常,如雙腎不發(fā)育、雙側腎囊性病變、新生兒型多囊腎、先天梅毒病、弓形體病、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及腎盂腎炎等。
三、腎后性
腎后性腎功能衰竭主要為尿路梗阻引起的腎功能衰竭,可見于各種先天泌尿道畸形,如后尿道瓣膜、尿道憩室、包皮閉鎖、尿道狹窄、輸尿管疝、神經源性膀胱等,也可見于腎外腫瘤壓迫尿道或醫(yī)源性手術插管損傷致的尿道狹窄。
2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常并發(fā)高鉀血癥、低鈉血癥、低鈣血癥、高磷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高血壓、心力衰竭、肺水腫和心律失常等。
3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有哪些典型癥狀
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非特異性癥狀
患兒可有拒食、嘔吐、蒼白、脈搏細弱等表現(xiàn)。
2、主要癥狀
患兒少尿或無尿。補液過多時(出現(xiàn)水腫,體重增加)可導致高血壓,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和驚厥。
3、體征
患兒可出現(xiàn)水腫、腹水等。
4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應該如何預防
本病在預防方面,首先要注意維持體液容量平衡,給予擴容治療以糾正低血容量狀態(tài)。同時還要處理心功能不全,以維持腎的灌注血量。感染性休克也是誘發(fā)腎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要積極控制感染,同時采取各種措施維持血壓穩(wěn)定。對于原有腎功能損害的患兒,要慎用造影劑和其他腎毒性藥物。目前認為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維持容量平衡(必要時擴容)和穩(wěn)定血壓仍是預防腎功能衰竭最重要的措施。
5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在確診時,除依靠其臨床表現(xiàn)外,還需借助化學檢查。本病的檢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尿液檢查
新生兒尿量
2、血生化檢查
血生化檢查發(fā)現(xiàn)血鉀、鎂、磷增高而鈉、鈣、氯降低,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
3、腎臟超聲檢查
腎臟超聲檢查能精確描述腎臟大小、形狀、積水、鈣化及膀胱改變,對疑有腎靜脈血栓形成或無原因的進行性氮質血癥者,應做此項檢查。
4、放射性核素腎掃描
核素掃描能了解腎血流灌注情況,并對腎小球濾過率作出比性判斷。
5、CT及磁共振
CT及磁共振有助于判斷腎后性梗阻。
6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病人的飲食宜忌
本病患兒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以下三方面:
1、熱量
患兒應選擇糖為熱量的主要來源,并給予適量的脂肪以及礦物質。
2、蛋白質
選用優(yōu)質蛋白,根據腎功能情況,在治療過程中酌情增減。如急性腎功能不全,一般不超過30g/日。
3、電解質和維生素
鈉的攝入量應按患兒腎臟對鈉保留和排出能力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水腫等而定,并應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7西醫(yī)治療新生兒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常規(guī)方法
本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早期防治
早期防治的重點為去除病因和對癥治療。如糾正低氧血癥、休克、低體溫及防治感染等。腎前性腎功能衰竭應補足容量及改善腎灌流。腎后性腎功能衰竭以解除梗阻為主。
二、少尿期或無尿期治療
1、糾正電解質紊亂
(1)高鉀血癥:應停用一切來源的鉀攝入。無心電圖改變時,輕度血鉀升高(6~7mmol/L)可用聚磺苯乙烯鈉1g/kg;有心電圖改變,血鉀〉7mmol/L,應給葡萄糖酸鈣以拮抗鉀對心肌的毒性,并同時應用碳酸氫鈉。如并發(fā)高鈉血癥和心力衰竭,應禁用碳酸氫鈉。
(2)低鈉血癥:輕度低鈉血癥(血鈉120~125mmol/L),可通過限制液量,使細胞外液正常后,酸中毒漸被糾正。血鈉〈120mmol/L,有癥狀時補3%氯化鈉。
(3)高磷、低鈣血癥:降低磷的攝入,補充鈣劑。
2、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碳酸氫鈉5ml/kg靜滴可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3、治療高血壓:出現(xiàn)高血壓主要是水潴留所致,應限制水和鈉的攝入并給利尿劑和降壓藥。
4、供給營養(yǎng):充足的營養(yǎng)可減少組織蛋白的分解和酮體的形成,而合適的熱量攝入及外源性必需氨基酸的供給可促進蛋白質合成和新細胞成長。
5、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應選用對細菌敏感而對腎臟無毒的藥物。
6、腹膜透析:新生兒ARF應用以上措施治療如無效,出現(xiàn)嚴重高鉀血癥、心力衰竭、肺水腫時,可給予透析。
三、利尿期的治療
利尿期的治療原則是掌握好水和電解質的補充(主要是鉀、鈉、鈣),避免感染。
四、恢復期的治療
貧血可少量輸血,給各種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