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是腹主動脈的一對重要分支。
將血液輸送到腎臟。
對腎臟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維持起著關鍵作用。
腎動脈通常在腸系膜上動脈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動脈的兩側(cè),大約平第1-2腰椎體之間的水平,橫向向外走行,分別經(jīng)腎門進入左、右腎。
腎動脈主干進入腎門后,會逐漸分支形成葉間動脈,葉間動脈走行于腎錐體之間。葉間動脈再分支為弓形動脈,弓形動脈位于腎皮質(zhì)和髓質(zhì)交界處。從弓形動脈發(fā)出小葉間動脈,小葉間動脈進入腎皮質(zhì),最后形成入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小體形成毛細血管球,即腎小球,再匯集成出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又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網(wǎng),包繞在腎小管和集合管周圍。
腎動脈具有保證腎臟血供、保證腎臟營養(yǎng)等功能。
腎臟是一個高血流量器官,腎動脈為腎臟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使得腎臟能夠有效地過濾血液中的代謝廢物、調(diào)節(jié)水鹽平衡和電解質(zhì)平衡等。正常情況下,腎臟的血流量約占心輸出量的20%-25%。例如,人體安靜時,每分鐘約有1200ml血液流經(jīng)雙側(cè)腎臟。
腎動脈輸送的血液含有氧氣、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這些營養(yǎng)物質(zhì)對于腎臟細胞的代謝和維持其正常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過多的鹽會導致水鈉潴留,增加腎臟負擔,進而可能影響腎動脈的正常功能。一般建議每天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減少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例如,燕麥、蘋果等食物都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蛋白質(zhì)是腎臟細胞修復和維持功能所必需的,但過量的蛋白質(zhì)會增加腎臟負擔。可適量攝入瘦肉、魚類、豆類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食物。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保持腎動脈的健康。例如,每天快走30分鐘左右,可以有效改善身體的代謝狀態(tài)。包括使用輕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或者進行一些簡單的自重訓練,如平板支撐、深蹲等。這些運動可以幫助控制體重,減輕肥胖對腎動脈的不良影響。
腎動脈的日常養(yǎng)護有避免外傷、保持心情平和、定期檢查等。
腎臟和腎動脈位置相對較深,但在劇烈運動或受到外力撞擊時仍可能受傷。在進行體育活動或工作時要注意安全防護,比如在騎自行車時要佩戴好防護裝備。
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進而影響腎動脈。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來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定期進行體檢,包括血壓測量、腎功能檢查、腹部超聲等檢查項目,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腎動脈相關的問題。例如,每年進行一次腹部超聲檢查可以觀察腎動脈的形態(tài)等情況。
正常腎動脈
正常腎動脈管腔通暢,血流速度正常,沒有狹窄、擴張或血栓等異常情況。其內(nèi)徑一般在0.5-0.7cm左右,血流頻譜呈低阻型,收縮期有快速上升的血流,舒張期血流也較豐富,以保證腎臟的持續(xù)灌注。
異常腎動脈
是指腎動脈主干或其分支被栓子堵塞,栓子通常來源于心臟(如房顫時心房內(nèi)的血栓脫落)。這會導致腎臟急性缺血,引起腎功能急劇下降。
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脂質(zhì)沉積在腎動脈管壁,形成粥樣斑塊,使管腔狹窄。長期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易誘發(fā)這種情況。
主要是由于腎動脈狹窄等原因,導致腎臟灌注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激活,引起血壓升高。
是風濕性疾病累及腎動脈,引起腎動脈炎癥,可導致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等,影響腎臟血供。
腎動脈局部管壁變薄、擴張形成動脈瘤,可能會破裂出血,其形成可能與先天性血管壁薄弱、動脈硬化等因素有關。
腎動脈的異常癥狀有血壓升高、疼痛、腎功能異常、腹腔出血等。
如腎血管性高血壓,由于腎動脈狹窄等原因激活RAAS系統(tǒng),使血壓升高,且這種高血壓一般藥物控制效果不佳。
腎動脈栓塞或腎動脈瘤破裂等情況可能會引起腰部或腹部的劇烈疼痛,疼痛性質(zhì)可能為絞痛或鈍痛。
腎動脈病變導致腎臟灌注不足,會引起血肌酐、尿素氮等腎功能指標升高,出現(xiàn)少尿、無尿等情況。
腎動脈瘤破裂時會出現(xiàn)腹腔內(nèi)出血,表現(xiàn)為腹痛、休克等嚴重癥狀。
影響腎動脈的因素有吸煙、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外傷、感染等。
香煙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zhì)會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增加腎動脈病變的風險。
高血糖狀態(tài)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損傷血管壁,并且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的積累也會影響腎動脈的正常結(jié)構(gòu)和功能。
直接的腹部外傷可能會損傷腎動脈,導致出血、栓塞等情況。
一些細菌、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血管炎,累及腎動脈,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與一些血管炎的發(fā)生有關。
在家中定期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記錄血壓變化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血壓持續(xù)升高且難以控制,可能提示腎動脈存在問題。注意尿液的顏色、量等。如果出現(xiàn)血尿、少尿或無尿等情況,可能是腎動脈病變影響了腎功能。
腎動脈的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醫(yī)生通過觸診可以初步了解腎臟的大小、位置以及有無包塊等情況。如果腎動脈有動脈瘤等病變,可能會觸及搏動性腫塊。在腎動脈區(qū)域使用聽診器聽診,正常情況下一般沒有雜音。如果有腎動脈狹窄等情況,可能會聽到血管雜音。
血液檢查
檢測血肌酐、尿素氮、腎素活性等指標。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可能提示腎功能受損,腎素活性升高可能與腎動脈狹窄等有關。
尿液檢查
檢查尿蛋白、紅細胞等。尿蛋白陽性可能是腎動脈病變導致腎臟濾過功能異常,紅細胞增多可能提示有血尿,與腎動脈病變引起的腎臟損傷有關。
超聲檢查
是一種常用的檢查方法,能夠觀察腎動脈的形態(tài)、內(nèi)徑、血流情況等??梢园l(fā)現(xiàn)腎動脈狹窄、動脈瘤等病變。
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這兩種檢查可以更清晰地顯示腎動脈的三維結(jié)構(gòu),準確判斷腎動脈病變的部位、程度等情況,對于診斷腎動脈栓塞、腎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重要價值。
腎動脈造影
通過將造影劑注入腎動脈,可以直觀地顯示腎動脈的狹窄、堵塞或動脈瘤等情況,但腎動脈造影是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