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會染上鼠疫
導(dǎo)讀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一般鼠蚤叮咬、接觸帶菌物、呼吸道感染、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實驗室意外暴露等情況可能會染上鼠疫。若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yī)。如果食物被感染鼠疫桿菌的動物污染,人食用后就可能感染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一般鼠蚤叮咬、接觸帶菌物、呼吸道感染、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實驗室意外暴露等情況可能會染上鼠疫。若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yī)。
1、鼠蚤叮咬
被鼠蚤叮咬可能會染上鼠疫,因為鼠蚤吮吸感染鼠疫的老鼠、旱獺等動物血液后,再叮咬人,就會導(dǎo)致人被感染。預(yù)防的主要措施是消滅老鼠和跳蚤,避免被跳蚤叮咬。到鼠疫流行地區(qū)工作或旅游者,應(yīng)注意避免在草地上露宿;不要捕捉旱獺等嚙齒類動物。
2、接觸帶菌物
直接接觸感染鼠疫的動物,或者與帶菌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觸可能會染上鼠疫。比如獵取或剝食旱獺,另外,被帶有鼠疫病毒的老鼠咬傷也會被感染上鼠疫。建議不要獵取或剝食旱獺,以免被感染鼠疫,危害生命健康。
3、呼吸道感染
續(xù)發(fā)或原發(fā)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呼吸、談話、咳嗽、打噴嚏等,讓帶有鼠疫桿菌的飛沫經(jīng)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引起感染,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另外,在剝制染疫動物過程中,由于飛沫四濺,帶有鼠疫桿菌的飛沫可通過呼吸道引起感染。
4、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如果食物被感染鼠疫桿菌的動物污染,而這些食物又沒有經(jīng)過充分的加熱處理,人食用后就可能感染鼠疫。在一些衛(wèi)生條件差的地方,糧食存儲不當(dāng),被老鼠接觸和污染后,食用這些被污染的糧食就會有感染風(fēng)險。
5、實驗室意外暴露
在從事鼠疫桿菌相關(guān)的實驗室研究工作中,如果實驗室安全措施不到位,工作人員可能會意外接觸到鼠疫桿菌。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生標(biāo)本濺灑、離心管破裂等情況,鼠疫桿菌就可能通過皮膚、黏膜或呼吸道進(jìn)入人體,導(dǎo)致感染。
建議做好防護(hù)工作,保持食物的清潔和妥善儲存,將食物放置在密封容器中,避免被老鼠接觸。在食用肉類等食物時,要確保煮熟,高溫烹飪可以殺死鼠疫桿菌等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