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別名】麻芋果、三步跳
適應(yīng)癥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外用消腫止痛的功效??芍髦螄I吐、梅核氣、濕痰、半身不遂、口眼囑斜等。
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屬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藥用植物,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作用,獸醫(yī)用以治鎖喉癀。
【生長分布】
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江蘇、安徽等地。
【性味歸經(jīng)】
性溫,味辛,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
【主要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塊莖近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在葉柄下部內(nèi)側(cè)生一白色珠芽;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
【采收加工】
夏、秋兩季莖葉茂盛時采挖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
【性狀鑒別】
呈類球形;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的根痕。
【功能主治】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外用消腫止痛的功效??芍髦螄I吐、梅核氣、濕痰、半身不遂、口眼囑斜等。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一般宜制過用;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其性溫燥,陰虛燥咳、津傷口渴、出血癥及燥痰者忌用。
【偏方妙用】
1、治食傷型腹瀉:半夏、木香、陳皮、神曲各10克,黃連、甘草各5克。水煎,代茶飲。
2、健脾祛濕:半夏15克,薏仁50克,百合10克。水煎服。
標(biāo)簽:


相關(guān)文章
專家科普視頻推薦精選問答
常見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