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導讀每晚21:30-22:00入睡,助力身體儲能修復;早晨太陽升起后(約6:30-7:00)起床,避免凌晨低溫外出。睡眠時蓋好被子,重點護腹部、背部,防受涼腹瀉或腰背酸痛。醒來后先活動手腳、轉頭部,坐起停留3-5分鐘再下床,防血壓驟變引發(fā)不適。...
霜降后氣溫走低、晝夜溫差大,人體需調整起居以儲陽抗寒。很多人想知道:霜降后起居作息有哪些要點?調整需遵循“早臥晚起、保暖護陽”原則,兼顧睡眠與日常養(yǎng)護。
1.調整睡眠,早臥晚起
每晚21:30-22:00入睡,助力身體儲能修復;早晨太陽升起后(約6:30-7:00)起床,避免凌晨低溫外出。睡眠時蓋好被子,重點護腹部、背部,防受涼腹瀉或腰背酸痛。
2.緩慢起床,避免驟起
醒來后先活動手腳、轉頭部,坐起停留3-5分鐘再下床,防血壓驟變引發(fā)不適。起床后喝杯溫水,促血液循環(huán)。
3.優(yōu)化室內環(huán)境
室溫保持18-22℃,每天10點后或下午3點前開窗通風2-3次,每次15-20分鐘,保空氣新鮮,減細菌滋生。
4.合理安排活動
白天陽光充足時做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每次30-40分鐘,以微熱為宜;傍晚少外出,外出做好保暖。睡前1小時不劇烈運動、不用電子產(chǎn)品,可泡腳放松助眠。

1.老年人
21:00前入睡,7:00-7:30起床;夜間用熱水袋暖被窩防燙傷;早晨室內活動,外出戴帽、圍巾、手套,穿防滑鞋。
2.上班族
提前15-20分鐘上床,保7-8小時睡眠;早晨借鬧鐘留10分鐘緩沖時間;午休閉目養(yǎng)神15-20分鐘;下班后少外出,加班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3.兒童
每晚20:30-21:00入睡,早7:00左右起床,保10小時睡眠;睡前不玩劇烈游戲、不看刺激動畫,可講故事、泡腳;上學途中護頭部、手部,放學后室內輕松活動。

低溫會收縮血管,增加心腦血管負擔,老年人尤需警惕。中醫(yī)也強調“秋冬養(yǎng)陰”,通過合理作息保護肺脾腎三臟,可有效預防慢性支氣管炎、胃炎、關節(jié)炎等冬季高發(fā)疾病。因此,霜降后的起居調整,不僅是舒適問題,更是健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