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彩牛養(yǎng)生 > 養(yǎng)生常識 > 穴位養(yǎng)生 > 正文
腦空穴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平腦戶。
正坐或俯伏,在風池穴直上,與腦戶穴(督脈)相平處取穴。
正坐或俯臥位。從頭正中線沿枕外隆凸(枕后最高骨)上緣向外3橫指,稍外方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在枕肌中;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神經之支。
腦空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枕額?。ㄕ砀梗?、骨膜(枕骨)。有枕動、靜脈分支。皮膚由頸神經后支枕大神經分布。枕額肌的后部,稱為枕肌,該肌起于上項線的外側半和乳突的上面,止于帽狀腱膜的后緣,由面神經的耳后支支配。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枕腹。
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和枕動、靜脈分支。
附注:足少陽、陽維之會。
腦空穴意義:膽經經氣在此冷降歸地,天部氣血為空虛之狀。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氣。
運行規(guī)律:大部分水氣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氣下傳風池穴。
腦空穴功效:降濁分清,醒腦寧神,散風清熱,腦空穴有疏風瀉火、清腦通竅的作用。
腦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鼻淵、鼻衄、頭面虛腫、耳鳴耳聾、心悸、癲狂、項強等。
現代又多用腦空穴治療感冒、哮喘、鼻竇炎、癲癇、精神分裂癥等。
腦空穴主治頭痛,目眩,頸項強痛,心悸,耳鳴,癲癇等。
呼吸系統(tǒng)疾?。焊忻?,哮喘;
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癲癇,精神病,頭痛;
五官科系統(tǒng)疾病:耳鳴,鼻炎,鼻衄;
其它:心悸,肩頸部肌痙攣。
配大椎穴、照海穴、申脈穴治癲狂癇證;
配風池穴、印堂穴、太沖穴治頭痛、目眩;
配懸鐘穴、后溪穴治頸項強痛。
腦空配腦戶、風池、昆侖,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后頭痛。
腦空配風池、支溝,有通絡祛寒濕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腦空配神門、內關,有安神寧心的作用,主治驚悸。